1. 本地生活网 > 生活百科 >

走进鲁迅手抄报六年级

鲁迅手抄报内容
鲁迅手抄报内容
提示:

鲁迅手抄报内容

鲁迅手抄报内容 一、鲁迅简介 鲁迅(1881年9月25日-1936年10月19日),本名周树人,曾用名周樟寿,曾字豫山,后改豫才,浙江绍兴人,著名文学家、思想家、革命家、教育家、民主战士,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,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。 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、文学批评、思想研究、文学史研究、翻译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。他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,蜚声世界文坛,被誉为“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”。 二、鲁迅作品 1、小说集 《呐喊》、《彷徨》、《故事新编》 2、杂文集 《坟》、《热风》 、《华盖集》、 《华盖集续编》 、《续编的续编》 、《而已集》、《三闲集》 、《南腔北调集》 、《二心集》 、《花边文学》 、《伪自由书》 1933年10月,上海青光书局 《准风月谈》 、《且介亭杂文》 、 《且介亭杂文二集》、《且介亭杂文末编》 、 《集外集》 、《集外集拾遗》 、《集外集拾遗补编》 三、主要成就 1、文艺成就 鲁迅是20世纪的文化巨人,他在小说、散文、杂文、木刻、现代诗、旧体诗、名著翻译、古籍校勘和现代学术等多个领域都有巨大贡献。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伟大奠基者,鲁迅创作的为数不多的小说建立了中国小说的新形式;他所创作散文更是“显示了文学革命的实绩”;几乎所有的中国作家都在鲁迅开创的基础上,发展了不同的方面的文学风格体式。作为翻译家他大量的翻译了外国的文学作品、科学自然作品为开启民智,引入先进的科学文化思想做出了巨大的贡献。 2、学术成就 作为一名学术研究者,一方面,鲁迅运用西方的文学观念研究中国古典小说撰写了《中国小说史略》,其不仅结束了“中国之小说自来无史”的时代,也创造了文学史著作的典型范例,“为后学开示无数法门”,郭沫若将其与王国维的《宋元戏曲史》并称为为中国近代学术史上的双璧。另一方面他整理校对勘正了《古小说钩沉》《嵇康集》《汉画像集》《会稽郡故书杂集》等数十部古籍,为后世的古典文学研究留下了一笔巨大财富。 3、精神影响 鲁迅堪称现代中国的民族魂,他的精神深刻影响着他的读者、研究者,以至一代又一代的中国现代作家、现代知识分子。鲁迅同时又是20世纪世界文化巨人之一。他创造了“内外两面,都和世界的时代思潮合流,而又并未梏亡中国的民族性”,并具有独特的个人风格的“现今想要参与世界上的事业的中国人”的文学。他与同时期的世界杰出的思想家和文学家一样,在关注本民族的同时,也在关注着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,并做出了自己的独特贡献。

走进鲁迅手抄报内容
提示:

走进鲁迅手抄报内容

“走进鲁迅”手抄报的内容有: 一、鲁迅的名著 “鲁迅”是他1918年发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《狂人日记》时所用的笔名。 作品有小说集《呐喊》,包括《狂人日记》、《阿q正传》、《孔乙己》、《药》、《故土》、《社戏》、《一件小事》、《风波》等14篇作品。 《彷徨》(1926年),包括《伤逝》、《祝福》等11篇作品;《故事新编》(1936年),包括《补天》、《奔月》、《理水》等8篇作品。 散文集《朝花夕拾》(1927年),包括《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》、《藤野先生》等10篇作品。散文诗集《野草》(1927年),包括《秋夜》、《过客》等24篇作品。杂文集《坟》、《热风》、《华盖集》、《华盖集续编》、《且介亭杂文集》《二心集》、《南腔北调集》等。 二、鲁迅个人简介: 鲁迅(1881年9月25日—1936年10月19日),原名周樟寿,后改名周树人,字豫山,后改字豫才,浙江绍兴人。著名文学家、思想家、革命家、教育家、民主战士,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,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。 早年与厉绥之和钱均夫同赴日本公费留学,于日本仙台医科专门学校肄业。“鲁迅”,1918年发表《狂人日记》时所用的笔名,也是最为广泛的笔名。 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、文学批评、思想研究、文学史研究、翻译、美术理论引进、基础科学介绍和古籍校勘与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。 三、鲁迅的名言: 1、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,只要愿挤,总还是有的。 2、倘只看书,便变成书橱。 3、我好似是一只牛,吃的是草,挤出的是牛奶。 4、不满是向上的车轮,能够载着不自满的人前进。 5、横眉冷对千夫指,俯首甘为孺子牛。 6、寄意寒星荃不察,我以我血荐轩辕。 7、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,只是向上走,不必听自暴自弃者的话。 8、其实地上本没有路,走的人多了,也便成了路。 9、哪里有天才,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了工作上了。 10、唯有民族魂是值得珍贵的,唯有它发扬起来,中国才有真进步。

鲁迅手抄报 简单漂亮六年级
提示:

鲁迅手抄报 简单漂亮六年级

我们再来说说是哪些事情影响了少年鲁迅。 首先我想问,你们小时候有没有遇到过一些不怀好意的人呢?他们可能是你的邻居,也可能是路人,甚至可能是你的亲戚。 他们会严格管教自己的孩子,却总是怂恿年少无知的你干坏事,比如冬天你偷偷摘房檐下的冰棱子吃,他们会夸你真勇敢,让你再多吃一点; 你偶然去他们家玩,他们竟然给你看不健康的书籍或录像带;他们教唆你去偷家里的钱,如果你拒绝,他们就四处造谣说你偷家里的东西。 如果你从未遇到过这样的坏人,那么我要恭喜你,你真是挺幸运的,但鲁迅却没有这么幸运。 刚才我列举的这些坏事,鲁迅的叔祖母——衍太太全都干过,尤其是她四处造谣说鲁迅偷卖家里东西这件事,给他造成了很大的困扰,不仅使他过早地看透了人心险恶,还立刻决定去外地求学,“寻找不一样的人们”。 多年后,鲁迅在自己另一部作品——《华盖集•并非闲话(三)》里说:“我一生中,给我大的损害的并非书贾,并非兵匪,更不是旗帜鲜明的小人;乃是所谓‘流言’。” 他认为衍太太这样的行为,正是“畜类的行为,鬼蜮的手段”,可见他对于流言蜚语的痛恨。 生活在网络时代的我们,应该感触更深。 我们每天刷的朋友圈,一不小心可能就会变成流言圈,而每天网络上反转再反转的各种新闻,也让我们深感厌倦与麻木,就阮玲玉都在遗书里留下“人言可畏”四个字。 所以,当你听到鲁迅先生也曾被流言所困时,是不是也挺同情他呢? 看起来鲁迅离开家乡去南京求学的起因,是衍太太炮制的这场流言,其实在此之前,他的人生之路早已转向。 我们前面说过,幼年鲁迅是个妥妥的富二代,但不幸的是,家道中落之后,鲁迅的父亲也开始长期卧病在床。 于是,少年鲁迅也开始跟别的穷孩子一样,不得不承担起养家的重任。为了给父亲治病,鲁迅为了弄到医生指定的药引,鲁迅几乎跑断了腿,然而父亲的病却丝毫不见好转,不满三年便在痛苦中离世,年仅37岁。 不幸中的万幸是,家道中落带给鲁迅的,不仅有丧父的苦难,还有早熟的睿智。 一夕之间,鲁迅由人人恭维的周家少爷变成了人人躲避的周家孤儿,他以敏锐的洞察力看穿了人情冷暖、世道险恶。 但鲁迅并没有怨天尤人,从此变成一个只会骂街的键盘侠,他看懂了人心,也看穿了人性,但依然坚守自我、不忘初心,甚至决定去日本学习现代医学,以改变中国人体弱多病的现状。说到这里,我们不得不感叹,人与人之间的差别,真是太大了。 鲁迅在日本留学期间,发生了一件小事,改变了他的一生,这也是今天我们要说的第三件事。 就像今天的学生上课之余,老师会给他们播放一些新闻影片一样,当时日本学生也经常在课前或课后看一些时事类的幻灯片。 有一次,他们看到一条新闻,讲的是日本人如何处死一名给俄国人当间谍的中国人,画面上围观这场景的正是中国同胞,而现场的日本学生也在大声鼓掌欢呼,那一刻,鲁迅受到了很大的精神创伤。 他突然意识到,即使自己的医术再高明,即便治得了中国人身体上的病,也治不了中国人精神上的病。于是他立即弃医从文,决定用自己犀利的笔触唤醒沉睡麻木的国人,实现自己治国救民的人生理想。 就这样,鲁迅最终走上了一条截然不同道路,本来应该当医生的他却成了一名文学家,给我们留下了振聋发聩的呐喊和无比宝贵的文学财富。 每一件经历的事情,都影响着你如何看待这个世界。或许你无法改变已经发生的事,但是你可以改变看待它的角度。 曾经的苦难,也许会变成财富,曾经的伤害,也许会变成动力,人生之路,最终还是由我们自己说了算。